2024年4月11日職業講座(中文)

English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很榮幸邀請到生物化學課程舊生胡嘉雋博士,向同學演講職涯規劃講座。胡博士現職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分享了研究心得,職業出路及生物化學同學之優勢等資訊,讓同學獲益良多。

 

 

研究心得

胡博士認為同學決定踏出研究的道路,視乎同學是否喜歡創新、發現的過程,要不斷問自己,到底這件事是否正確?到底這個方向是否正確?到底自己是否喜歡做這件事?然後不斷突破自己的舒適圈,帶著信念在未知的世界闖蕩求真,伴隨著未知、迷茫、緊張、壓力的情緒下面對不熟悉的環境和事物,最後把信念成真的過程。

photo_1

隨著提供相關知識的學位及文憑課程越來越多,胡博士鼓勵同學繼續進修來裝備自己的學歷,展示自己利用相關知識來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他觀察到有些同學對於自己未來在研究院的目標不清晰,忽略自己對於研究的熱誠,所以他鼓勵同學在疑惑的時候踏出第一步,嘗試尋找在實驗室做研究的機會,再決定是否在未來幾年做研究。

2 cropped

在研究院進修與本科生的本質完全不同。本科生讀書以累積基礎知識,培養未來工作能力為主,而研究生則在專一的範疇中發掘新的知識,解決更困難的問題。當在特定的範疇中學習到的知識和資訊越來越貼近當刻的時候,你的知識可以讓你成為該範疇的專家,而本科時學習的基礎知識是不可缺少的。他在研究碩士的時候為實驗室撰寫研究經費計劃書,才發現把科學理念簡化成精警的文字來說服投資者投資你的項目上,基本功和專業知識都是不可缺少的。

胡博士非常強調,跨範疇 (interdisciplinary) 的元素在現今的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我在中大修讀本科的時候,完全都沒有想過會有接觸程式設計、大數據等與生物科學無關的東西,但是我現在全都把他們應用在我的研究上。」他以自身例子向大家說明,在研究範疇之間不斷轉換是很普遍的事情,因為研究一個範疇的時候總會牽著到另一個範疇的知識,但人的知識有限,要在其他研究突圍而出就必定要向其他範疇的專家請教、合作來發掘嶄新的知識。而科學家單單具備科研的能力遠不足夠,同時擁有溝通能力、表達能力、領導技巧、甚至商業知識等跨範疇技能都是發展科研的優勢。

從未知中探索是研究者每一刻正經歷著的事情,所以胡博士鼓勵大家必定要勇於發問。除了多閱讀書本和研究論文,還要從專家中獲得答案。現在資訊科技發達,以電郵,或LinkedIn 的方式接觸其他專家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所以真的不用擔心自己的疑問找不到答案。其次,是向自我發問。在研究上,我到底是否以正確的方式問這個問題?這個方向來解答這個問題正確嗎?這個範疇的探究是否我理想中喜歡的?我們必須獲得從這些問題中獲得答案,才能夠進一步問下一個問題,擴闊我們的舒適圈,探索未知。只要裝備足夠的能力,就能把握機會,做你真誠地喜歡的事,就能孜孜不倦地堅持下去,掌握時機和運氣,成就自我人生意義。

職業出路

除了研究以外,如果同學希望累積做實驗的的技術為專業,醫務化驗師也是很熱門的選擇。他認為即使考獲相關資格後任職其他職業,仍然有發出化驗報告的能力,以及相關的醫務化驗的知識,在未來任職支援實驗及研究的職業中也有一定的幫助。除此以外,管理實驗室也需要有豐富的經驗來確保實驗室的流程及結果的品質一致,把失誤減到最少。

對於實驗興趣不大的同學亦可以任職實驗支援的行政工作。除了協助管理實驗室流程設計、ISO認證、品質控制及實驗相關法律(如動物實驗道德)等行政工作,也有以商業為主的科創工作,開發或引入嶄新的實驗室儀器和材料,並介紹給實驗室老闆及人員使用。

胡博士認為科研的趨勢更重視理念實體化,把科研成果應用在不同的產品或服務上,解決社會上的各種問題。為了保護知識產權,認識法律和生物化學及生物科技的律師就能透過法律保障發明者的權利和收益,促進科技發展之餘,也可以幫助資助者投資科創市場。

生物化學同學之優勢

香港政府大力發展科創,相關的職位需求應該大幅增加,所以獲聘並非難事,不過仍然要面對地及研究院畢業的人才的競爭,所以有牌照認證的工作(如:醫務化驗師)會較為有保障。而市場對於認識知識產權及專利相關的人才都有需求,因為能夠保護研究成果和利益是現時創科市場很渴求的,而同時擁有理科、文學、溝通等能力的人才是非常珍貴的。

結論

胡博士最後希望大家每一刻都要好好思考自己的心之所向,對理想有清晰的目標,只要攜著信念向未知探索,就能隨心向未來翱翔。

photo_3